随着清明小长假的到来,扫墓祭祖、踏青郊游等活动也拉开帷幕。鉴于不少肝病患者追悼故人、寄托哀思时情绪波动过大,或外出游玩饮食休息不节制等导致病情反弹的现象常见,肝病医生提醒市民特别是广大肝病患者在缅怀亲人、欣赏春光的同时,要注意保护好自身健康。
哀思过度易伤肝 清明护肝需谨记
中医养生学认为,“春与肝相应”,也即是说肝在春季对人体起着重要作用。因为肝脏有抒发作用,它能调节气机,让气血往外走。因此,中医强调“肝喜调达,而恶抑郁”,意思就是肝脏希望你高兴,愉快,否则春季一郁闷,就可能影响气血顺畅生发,和时令难华港,不利于养生,这也是为何强调肝病患者“勿伤春”的缘故。
“清明意味着气候温和,草木萌发,同时也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,从护肝角度讲,这时期‘宜养肝’。因此我常提醒大家,特别是肝病患者清明节祭祖扫墓寄托哀思要有度,否则不仅伤肝,还会损伤脾肺,导致脏腑气血运行紊乱。尤其是慢性肝病患者平素就易于情绪波动,此时机更应注意情绪调节,要谨防肝病复发、加重,或肝阳暴涨、脑血管意外发生等”,海南中医药研究所附属琼岛医院肝病医生吴月德警示。
饮食休养有原则 清明养肝正当时
此外,汪表示,即使从西医角度看,春季气温上升,人体表毛细血管扩张,肝脏供血下降,会导致免疫力下降。春季肝病易反复,在这点上中西医无疑观点一致。因此,她提醒肝病患者在清明前后,一定要密切监控自己的健康状况。同时,她还提示了几点清明养肝原则:
一、饮食适度 保肝健肺:在清明时节,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。“阳气”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,故人在春季食欲较好,但也要注意饮食适度,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。而在饮食原则上,清明时节饮食宜温,要多进食蔬菜水果、地瓜、芋头、白菜、萝卜等温胃祛湿食品。而如春笋、鸡肉等食品不宜进食,其他如荠菜、菠菜、山药等则可适量食用。
二、天气多变 平肝保暖:人们外出踏青扫墓,户外活动增多,若不留心就易受到风邪侵犯。因此肝病患者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,切勿感冒。另外,春季万物苏醒,各种病毒、细菌亦易传播,一有风吹草动,及可能引发多种病疫多见。因此,肝病患者预防“春瘟”,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、锻炼身体,积极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。
三、注重休息 适度运动:古人强调春季要做到“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”,其实就是要求早睡早起,才有利于气血恢复。而“广步于庭”则是告诉大家要适度运动,多感受大自然的生发气息,而不是犯“春困”。在情志上,清明时期是生发季节,人的情志也应该积极向上。
便利患者就医查肝 清明节肝病医生“不放假”
另据了解,考虑到节假日期间,不少平日无暇就医的患者会借机到医院查治肝病,或会出现“看病难、费时长”等问题。为此,海南中医药研究所附属琼岛医院决定贯彻“服务无假日”原则,将特别组建患者认可肝病医生团在清明期间正常接诊,医院各项检查、体检、治疗等将照常进行,且已开通网络或电话(0898-68962796)绿色就医通道,患者通过网络或电话提前预约挂号,不仅可免于排队、面诊患者认可肝病医生,来院后还可享多项诊疗补贴。